回复主题: 蛇与鹰的20年——战争、信息、网络和MGS2(全部更新完毕)
作者:Nemo_theCaptain

人必有一死,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利用剩下的时间,好好活下去吧,我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些。

——娜奥米·亨特

虽然MGS2的Solid成为了超人,但他依然是一个具备普遍性的人,这一点会在下文中详细分析。
而MGS1的角色,去掉坎贝尔和美玲这种仅在无线电对话中登场的角色,其实没几个正常的,没有多少人是正常的活着。
娜奥米也不算正常,但这个“不正常”源于她被复仇扭曲了心智,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误会。
娜奥米对基因的执着,其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正常需求。
小岛的父亲在45岁时猝死,给小岛的童年留下了严重的阴影,这个短命家族的亲戚似乎寿命还比不过父亲。现在的小岛已经58岁了,但是在45岁之前,小岛对此是格外紧张的。
“从基因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我们还不知道何时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这句话说的其实是小岛自己,是小岛在35岁时对自己发出的警告。
希望研究基因,摸清自身的隐疾,这是个很正常的需求。
另外一类需求,则是希望通过基因了解自身的起源,无论是人种上泛泛的起源,还是具体到失散者寻找亲生父母,都可以归类到这个需求,而娜奥米的需求二者兼有。
问题在于,就算这些需求是正常的,一个人也不应该将基因当成全部的生存动力,娜奥米就掉进了这个坑里。
当影子摩西事件结束的时候,娜奥米失去了自己的全部生存意义,她给出的新答案是“生存的意义就在于生存本身”,这或许不是一个真正的句号,只是等待日后寻找的逗号罢了。

至于娜奥米对Fox Die发作时间给出的解释,在MGS1发售的时候,小岛本人应该都没想清楚答案。
MGS2官方小说设定成“发作时间随机”,但这本小说的完成时间是MGS1发售半年后的事情,至于完全版用Pocket Station制作Fox Die血清的小游戏,并非正史。
小岛曾经表示:“我每次开发游戏的时候都没怎么考虑续作,如果我知道MGS会出这么多续作,我不会把Solid设定成克隆人,也不会让Liquid死的那么早”,这句话确实是事实。
结局中Solidus的尾巴,也更像是挖坑等着填,而不是早就构思好的坑。下文还将谈到,MGS2的剧情在开发早期如何经过反复更改。

简单回顾之后,你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灰狐是MGS1人气最高的角色,因为其他人物要么没多少剧情,要么丧的可怕,要么成了疯狂的复仇鬼。
悲剧本身不一定可怕,瓦格纳的悲剧就充满了壮志豪情,灰狐这个角色便是如此。Solid与其说是悲剧,还不如说是单纯的丧,他没有活下去的目标,更没有自杀的想法,就这样丧下去,直到彻底改观。
这种气氛与小岛接触的俄罗斯文化有关系,但更大的原因在于他担忧的自身潜在基因缺陷。MGS1的开发过程虽然顺利,但这种近乎于自我解刨的剧情写作,对于小岛,或许也是一种折磨。

无论如何,MGS1发售了,就算小岛隐约担忧自己可能会像父亲一样猝死,但这款游戏收获的销量和国际性声誉,足以让他压制任何消极想法,抓紧时间开发一部更加宏大的续作。
这就是他职业生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作品——MGS2:自由之子。

1998年7月30日:日版MGS1母盘烧录
1998年8月7日:基地组织袭击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
1998年8月22日:小岛构思雨滴落在地上的反弹特效,这是他为MGS2构思的第一个具体画面
1998年9月3日:日版MGS1发售
1998年9月4日:Google公司成立
1998年9月13日:塔利班攻陷巴米扬,基层军官准备炸毁大佛,被奥马尔阻止
1998年9月29日:小岛秀夫与毛利元贞讨论MGS2的油轮篇剧情大纲
1998年10月22日:美版MGS1发售
1998年11月12日:MGS2企划案草稿完成,久多良木健把PS2首批原型机交给小岛秀夫
1998年12月16日: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展开沙漠之狐空袭行动

https://theintercept-static.imgix.net/usq/5e12ecc7-58ec-464e-979c-4ab2fc7a6863/5e12ecc7-58ec-464e-979c-4ab2fc7a6863.jpeg


在MGS2的初期设定中,左轮山猫并没有移植Liquid的手臂,而是装上了一条机械义肢,Venom算是炒冷饭了。至于Liquid?他没死,诈尸了。
可能小岛也觉得Liquid完全找不到诈尸的理由,就算他在影子摩西是装死,也可以一枪崩了Solid再装死,所以后来才改成Liquid利用手臂附身山猫。
山猫在演戏是MGS4的追加设定,在MGS2里,山猫就是真的被夺舍了,就算是正式版也是这么解释的。
至于小岛为啥会想出这么扯淡的剧情?其实直到现在依然不断有医学报告浮现出来,表示移植手术后的患者产生了精神分裂,但一般认为那不过是压力过大导致的幻觉配上巧合罢了。

无论如何,初版MGS2草稿的剧情大致如下:伊拉克从黑市买走了山猫的数据,准备开发属于自己的Metal Gear,并拒绝了国际社会的审查要求。
美国出动舰队准备打击伊拉克,其中的一艘航母隐藏着Ray,但Liquid突然出现,率领残党“Big Boss之子”夺走了Ray。
初版的剧情完全发生在这艘船上,后来小岛觉得一艘船的空间不够,才加入了工厂篇的设定,将剧情分成了两部分。

似乎就像被诅咒了一样,当MGS2企划案草稿完成一个月后,美国就发动沙漠之狐行动空袭了伊拉克。距离上一次空袭已经隔了2年,这次行动让小岛措手不及。
即使如此,在短时间内,小岛也没有改写剧本设定,之后在1999年1月至4月,美国又对伊拉克发动了4次空袭,让小岛判断伊拉克将是下一个战争地带,终于改变了设定。
谁都没想到,横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的,是911和阿富汗战争,小岛躲开了一个小坑,却掉进了另一个大坑。
期间基地组织虽然发动了几次袭击,但美国并没有付诸多少战略注意力。至于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之前,连小布什本人都没听过这个组织的名字。
顺便说一嘴,沙漠之狐行动也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的大规模战争行动,之前的频繁上镜的耶路撒冷只能算地区冲突。

https://hips.hearstapps.com/pop.h-cdn.co/assets/17/23/1496693296-arsenal-72.jpg


至于那艘船,最初的设定是航母,后来变成伪装成油轮的武库舰,最后变成了真正的油轮。
武库舰,Arsenal Ship,指的是美国当时构思的一种水上导弹平台,不出所料,这个计划同时遭到了航母派和潜艇派的反对。
后来武库舰的支持者麦克·波拉将军又自杀了,最终这部分预算给了朱姆沃尔特。

在MGS2的早期剧情中,波拉将军是存在于游戏中的,Arms Tech暗杀了将军,把现场伪造成自杀的样子,然后将预算挪用于Rex。
之后发生影子摩西事件,Rex的量产被叫停,斯科特·多夫在当时的设定中是海军而非陆战队成员,他继续推行武库舰计划,将Ray作为武库舰的反潜护航。
另一方面,Solidus则希望建造侧重于信息战而非火力的Arsenal Gear计划,因此他派出左轮山猫抢夺了Ray,将武库舰弄沉,并在事发地点秘密建造Arsenal Gear。
早期剧情也不存在詹姆斯·约翰逊这名角色,时任总统就是Solidus,他在工厂篇的初期就被暗杀,但后来发现死掉的只是个替身,真身则前往华尔街在高空引爆了核弹,通过EMP摧毁了金融中心。
可能是考虑到吃人血馒头不好,而且两个类似概念的战舰也容易令玩家产生混淆,最终波拉将军的剧情被彻底删除,武库舰也消失了,Solidus通过EMP摧毁华尔街的计划依然存在,但未能实现。

1999年1月8日:MGS2企划案修订版完成
1999年1月13日:小岛组开始使用卡通渲染制作人物
1999年2月1日:村田周洋完成了官方小说——影子摩西的黑幕:非官方真相
1999年2月2日:幽灵通天塔企划案草稿完成
1999年2月12日:确认雷电将成为MGS2的主角
1999年2月16日:在MGS2中放弃使用卡通渲染技术

https://livedoor.sp.blogimg.jp/childman369/imgs/9/3/936222fa.jpg


MGS2初期实验卡通渲染是打算看看能不能以3D形式还原新川的水墨画风,成果最后用在了VR盘的开场动画上。
剩下的几个项目和小岛培养的几个接班人有关系,幽灵通天塔的人设和点阵画家是是中村如哉,新川洋司仅负责版权绘。
我们的太阳也是中村导演,但全部的创意几乎都来源于小岛,换句话说,中村做的只是个命题作文。
幽灵通天塔的剧本原案是小岛秀夫,实际编剧是福岛智和,但那些和MGS1有区别的概念,究竟是二人中的哪一个构思的,因为访谈匮乏,已经无从区分了。
作为MGS最成功的外传作品,幽灵通天塔还是影响了很多其他游戏,比如黑色香槟的概念和XOF如出一辙,Viper的形象则酷似ZOE2的主角丁狗。
几年前我确实强调过福岛的贡献,但是现在有人觉得系列的剧情功劳主要归功于福岛,这就是扯淡了。
福岛的作用是主线文字的润色和可选无线电对话的创作,核心概念都不是他提的,所以福岛离开Konami去了索尼之后干的都是些打杂的活。
他最后一次记录在上海,或许上海玩家还能偶尔碰到他呢。
问题在于,既然支线无线电确实是他写的,有些半恶搞性质的话算不算小岛的初衷?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只是稍微影响Snake与雷电的关系而已。

https://img.konami.com/games/zoe2/japanese/pic/news_17_01.jpg


真正成为小岛接班人的后辈,是村田周洋。
村田的处女座是街机的心跳回忆方块,在里面打杂。
他进入KCEJ的第一部作品是GBC版beatmania,直接当了导演,可见小岛对他的器重。
幽灵通天塔他负责撰写隐藏的小说电子间谍2.5。
至于MGS2,他并不是开发主力,但他在小岛的授意下写了个命题作文,给前作剧情填了坑。

考虑到早年玩过MSX2两作的玩家稀少,MGS1收录了对MG1和MG2剧情的概述,但那就是个简单的概述而已,MGS2对此的处理要复杂得多。
影子摩西的黑幕:非官方真相,这本小说在游戏中的讲述人是罗曼兰科。
这位乌克兰核武专家在MGS1里没什么剧情,你很可能通关后都没跟她说过一句话,她的前夫则是MGS2的埃姆斯,这本书出版后,爱国者们为了惩罚埃姆斯将其处死
小说确认Solid身上Fox Die的发作时间是随机,角色对话也和原版游戏略有区别,修正了一些低级失误,比如“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变成了“糟粕”和“精华”,这才是小岛的本意。
从这本小说里也可以看出来,在MGS的世界观里,知道爱国者们的存在早就不算什么有牌面的事了,Liquid和坎贝尔都知道这个群体。

更有趣的是,MGS2游戏内收录的文献其实有四份
玩家无法直接解锁上面那本中篇小说,他首先看到的是短篇小说影子摩西的惊天阴谋,这本短篇的作者是麦克戈登,一个在任何游戏中完全没有露脸过的角色。
此人自称小时候被飞碟绑架过,然后写了一本尼斯湖水怪是飞碟的小说,他收到了罗曼兰科的资料,亲自去了一趟影子摩西,逃避了左轮山猫的追杀,得到了Solid的帮助,写了一部自己的短篇,然后就人间蒸发了。
这很显然是个妄想狂,最后附有杂志主编史密斯对麦克戈登的评论,此人其实没去过影子摩西,他去的是几英里外的另一个小岛,所以他也很可能没碰到山猫和Solid。
最后,还有一篇对罗曼兰科的评论,署名是富兰克林,实际的作者是福岛智和,这份评论倒是验证罗曼兰科描述的细节都是真实的,至少在游戏世界中如此。

费这些事图个啥?
小岛曾说过“预告片也是正片的一部分”,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看看终结者:创世纪就知道了,你看没看过预告片,对于正片会是两种不同的评价。
这个效果还可以反过来用,你看过幻痛的预告片,知道Quiet是队友,但是进入游戏才发现开场她居然是敌人,这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至于MGS5的猴子高达在预告片站起来之前泄露了玩具图片,那确实是个失误,但毕竟那时候小岛都被剥夺权利快离开Konami了,如果他还管事的话应该不会这样。

小岛很显然不希望玩家在抱着对MGS1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MGS2的世界,所以他才让手下写了这几本小说,顺便给剧情填坑。
在MGS2的剧情尾声,真真假假的情报一时把玩家绕晕了,但只要冷静下来还是可以把一切都分析明白,这几本小说同理。
尽管麦克戈登的经历值得怀疑,但至少罗曼兰科的描述在游戏世界是准确无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献的出版,让Solid真正成为了游戏世界中被全球崇拜的英雄。

其实说到这里也可以看出Liquid之前的剧情有多少问题了,他一切的思维都源于对基因信息的误读,在罗曼兰科出书之前,外界并不知道Solid的存在,所谓的“光与影”只是Liquid自身的误解和嫉妒罢了。
相比较之下,幽灵通天塔中Solid与Viper的关系,才是真正意义的“光与影”,这也和后来MGS5中Big Boss与骷髅脸的关系类似。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1-11-10 06:51 编辑 ]



[登录后才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