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主题: 【完毕(含配图)】追寻王者足迹 ——Michael Schumacher的1991-2006
作者:MSchumacher

如果说1994年的结果还让Hill多少可以叽叽歪歪一下的话,那1995年他就只能闭上眼睛默默享受了。这一年,Benetton也和Williams一样开始使用Renault的V10引擎,虽然在赛车整体性能上仍然略逊于Williams,但起码在引擎马力上不吃亏了。这一年,我以102分轻松卫冕,比Hill多出了33分,在94年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车手冠军后,又成为了最年轻的卫冕冠军,并且以9个分站冠军的成绩平了Mansell 92年创造的单季分站冠军记录。

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一年:我很牛逼!Hill很傻逼!但这样未免太敷衍了事,呃……好吧,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华丽的一年。

我今年的队友是Herbert,一英国佬。他嫉妒我的才华,所以我们关系一般。Hill的队友是David Coulthard(以后简称DC),这厮目前没什么值得一说的,过几年再提他。什么,Ferrari和McLaren的阵容?Who cares?!

第一站巴西站,排位赛Hill拿到杆位。我第2。这没什么大不了的,Williams赛车毕竟性能好,排位赛上多跑个几圈跑出个好成绩也正常。起步时我就超掉了他抢到第一。第30圈,Hill的变速箱出故障,退赛。我轻松夺冠。DC落后我11秒多,至于后面的人,都落后了1圈以上了。不过,在赛后,我和DC的成绩没有计入车队积分,罪名是我们的燃油被认定为不合标准。
http://image2.sina.com.cn/ty/f1/p/2006-09-11/U676P6T12D2449485F44DT20060911063403.jpg

巴西站我的战车

第二站阿根廷站,前排被Hill和DC包揽,我第3。正赛一开始我被多辆赛车夹住,但Alesi撞车导致全场红旗,比赛不得不重新开始。这次我抓住机会超过Hill,紧随DC。Hill也当仁不让紧跟在后。两俩Williams夹住我的Benetton(呃……),不久DC的引擎出现问题,他一下子落至第三。而Hill继续猛追我并最终超越,升至首位。我进站时又遇到输油管出了问题,最终落在Hill和Alesi后面仅获第三。

第三站圣马力诺Imola。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邪门。在这个1年前亲眼目睹Senna撞车身亡的地方,获得杆位的我在比赛进行到第10圈就突然失去了对赛车的控制撞上护墙,相信不少迷信的观众都惊出一身冷汗,幸好我毫发未伤。Hill最终夺冠。

两周后我们在西班牙大奖赛上大获全胜,在车队历史上第二次包揽前两名。我杆位,Hill第5。发车后我一路领先,最后以50多秒的优势夺冠,一举跃居车手积分榜首位。Hill在最后一圈时遇到变速箱液压传送问题一下子从第二落到第四。Williams车队也拱手将车队积分榜首让出。
http://image2.sina.com.cn/ty/f1/p/2006-09-11/U676P6T12D2449486F44DT20060911063412.jpg

西班牙站领奖台

摩纳哥的街道赛永远不会乏味。Hill获得杆位,但发车时他的队友DC遇到麻烦,他和两辆法拉利纠缠在一起,结果三车一起横在赛道上,比赛不得不重新开始。第二次发车后共有6辆车因抢跑遭到处罚(汗),比赛又一次成为Hill和我的缠斗。坦白说,Hill在超车时机的选择方面确实不敢令人恭维,这又一次让他吃了大亏,结果我不久便以进站战术占据15秒的优势,而Hill还要进站呢,嘿嘿。Game Over。
http://image2.sina.com.cn/ty/f1/p/2006-09-11/U676P6T12D2449488F44DT20060911063426.jpg

摩纳哥

随后,车手们远渡大西洋,到加拿大为当年已是31岁的老将Alesi庆祝了一次生日——他在这天第一次站到了F1大奖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赛前人们都认为我蝉联车手总冠军已是势不可挡,问题只是能拿几个分站赛冠军而已。Benetton赛车比不上Williams,但车手绝对分出了高下。事情本来都在向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杆位、比赛中一路领先、Hill的赛车明显有问题,名次一路下滑,最终在还剩10多圈时终于提前退出。没料到还有11圈时我的赛车也出现问题,变速箱卡在第三挡。我被迫进站,名次落至第五。比赛临近结束时,过于热情的加拿大观众提前冲上赛道,险些发生多起事故。还在猛追第四名赛车的我只好放弃,守住自己的位置。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本站比赛结束后传闻开始出现:我即将披上法拉利战袍,替下的正是老将Alesi。这些好事的记者啊……

接下来,车手们返回欧洲角逐法国大奖赛。这里一向以比赛过程死气沉沉著称,已经把进站战术运用得滚瓜烂熟的Benetton车队在我没能取得杆位之后又一次利用打进站时间差把Williams车队气得半死。我的赛车甚至在第二次进站前出现右前轮胎松动的问题,结果还是赢了半分钟。

接下来的英国大奖赛上Hill和Williams车队都有东山再起的迹象,Hill夺下杆位,但比赛中又一次被我们的进站战术“搞”到第二位。到第46圈时Hill快追到我车尾,抓住一次稍纵即逝的时机正要超越,我守住自己的线路……于是8个月后我们俩第二次“亲密接触”,再次双双退赛。赛后大部分评论家认为当时Hill并没有很好的超车机会,Williams车队老板Frank Williams也认为责任主要在Hill,但Hill始终坚持自己没有错。
  
接下来的德国大奖赛上,我终于在家乡赢了一次。Hill尽管拿到杆位,但第二圈刚开始就冲出赛道。赛后他承认这“基本上决定了赛季的走势”。比赛中我们让Williams车队一直在猜测我们会使用何种进站策略,结果本来还有机会的DC也很快因落后太多放弃了追赶。赛后Williams对本队两名车手均表示不满,该站比赛之后第二天,加拿大年轻车手Jacques Villeneuve就出现在英国的试车场上。
另外,本站还有2个花絮^^。因为上一站的冲突,Hill担心德国车迷会对他不利,本站比赛他是坐着警车,在警察保护下来参赛的。8月5日,我和女友科林娜在家乡举行了婚礼。
http://www.schlegelmilch.com/archive/images/1995/DE/previews/95DE-D103.jpg

退赛后气急败坏的Hill
http://www.schlegelmilch.com/archive/images/1995/DE/previews/95DE-A169.jpg

在家乡冲线

匈牙利站。赛前,我和Ferrari车队以2500万美圆的天价年薪签订了2年的合同。md难道这也要损rp?
排位赛Hill杆位,我第3。比赛中Hill一路领先获得冠军,我则在比赛仅剩不到4圈时因油路问题退赛(当时处于第2位)。不过这无所谓,并未影响新婚燕尔又签了新合同的我的心情。

比利时Spa。我的客厅。在这里,我上演了一次“绝地大反击”。这个周末有个很糟糕的开始,由于排位赛时下雨,我只能从第16位起跑。我从比赛一开始就迎头猛追,不久便和排位赛仅列第8的Hill夹住获得杆位的Berger。第一次进站后我升至首位,这时天空开始下雨。Hill再次进站换上雨胎,Berger因电路故障退出。车队告诉我天气会很快转好,因此我决定用干胎继续在湿滑的赛道上比赛。使用雨胎的Hill很快追了上来,我们两人在赛道的每一个弯角都展开令人心惊肉跳的搏杀,我死死守住线路,并多次把Hill逼到要不冲出赛道、要不撞上来的绝境。两人的赛车一度发生轮胎的接触。Hill一度可能不愿再试图超越,偏巧这时我一不留神冲出赛道,被Hill夺回领先。这时老天又站了出来,雨停了!根本没换雨胎的我一下子超过Hill并将领先优势迅速扩大,Hill无奈只好进站换胎。不久赛会排出安全车,与此同时雨又落了下来!两人同时进站换雨胎,并继续在赛道上首尾相接!偏偏这时倒霉的Hill因在工作站超速接到赛会处罚通知,这一下他再也无力回天……
这场搏斗很精彩,很享受。我跟Hill的位置5次互换,最后我终于控制住领先位置,领先20秒夺冠。
Hill在赛后依然表示不爽:他觉得我的防守方式过于具备攻击性,很危险——简直不知所云。
http://www.schlegelmilch.com/archive/images/1995/BE/previews/95BE-A141.jpg

Spa的雨战中
http://www.schlegelmilch.com/archive/images/1995/BE/previews/95BE-D078.jpg

Spa,我的地盘!

意大利站比赛的胜利仍然Benetton,不过这次捧起奖杯的是我的队友Herbert。我和Hill在比赛中又一次“携手出局”-这次Hill直言是自己犯下“愚蠢的错误”——我们在先后超越一辆慢车后Hill似乎忘了进弯时要刹车,结果一头撞上前面的我。典型的“追尾”。他重演了英国站的一幕,在没有超车线路的情况下强行超越,赛后居然还好意思抱怨是被套圈的高木虎之介挡了他的路。媒体都一致认为是Hill太鲁莽,高木并没有什么不对。

接下来的葡萄牙站,Williams车队推出又一款更快的新车——排位赛的结果是DC第一、Hill第二,但比赛中为了可靠他们仍选择了原车。从一抵达赛场我就不断遇上小问题,但赛前这些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比赛中DC一路领先,而Williams车队给Hill制定的进站策略也非常见效,不过Hill仍没能顶住我的挑战,最终让出了亚军的位置。DC拿到了F1生涯第一个分站冠军。

一周后Williams车队继续在欧洲大奖赛的排位赛中占据优势,我只能屈居第三。发车时Hill又犯了错误(怎么跟当年的Prost那么相似……),我早早便升至第二。虽然没有下雨但赛道湿滑,大部分赛车均选择了雨胎。但不久天空转晴,大家纷纷返回工作站换胎之际,没有在一开始选择雨胎的Alesi驾驶着Ferrari占据了领先位置。而分别处在在3、4位的我和Hill又开始了类似Spa赛道上的一幕:我们的缠斗看得所有人胆战心惊。Hill这次占据很猛,估计憋着劲吧,但刚刚超过我不久就打滑,把位置又让给我了。前面的DC随着油箱里燃料的减少不知为什么开始失去对自己备用车的掌控,我很快升至第二。遥遥领先的Alesi进站后不久我也进站,Hill得以向Alesi发起攻势,结果一不小心碰掉前翼,只好紧急进站(^^)出站后不久又一不小心冲出赛道撞上护墙(233)。这时离比赛结束仅有9圈。别急,还没完呢。主人公还在赛道上哈。比赛只剩10圈了,我落后领先的Alesi有14秒,虽然已经在积分榜上遥遥领先,但我对第二名可没什么兴趣。我在湿滑的赛道上开始狂追。天才!素质!胆识!疯狂追赶的我,张开了强大的气场(^^)5圈之后,差距只剩半秒。老将Alesi一度被逼出赛道,但仍能坚守自己的路线。直到比赛结束前仅有几圈时,我 在连续弯角处做出令所有人为之拍案叫绝的选择:从外线切入超越了Alesi!赛道边所有的观众都蹦了起来!我冲向摇动的方格旗后,连Hill也禁不住向他鼓掌表示衷心的祝贺。
http://www.schlegelmilch.com/archive/images/1995/EU/previews/95EU-A093.jpg

RainMan Mode!
http://www.schlegelmilch.com/archive/images/1995/EU/previews/95EU-D051.jpg


10月22日,太平洋站。我再次奇迹般夺冠,从而提前2站蝉联年度车手总冠军。比赛中神奇的时刻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在我最后一次进站换胎加油时,当时领先DC 21秒,这次进站用去令人瞠目的24秒,结果出站后我再开完一圈时竟然还领先DC 4秒!很多人根本算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这是由在此之前的一次进站时车队出色的效率带来的。第二次是在比赛即将结束时,正当车队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准备庆祝胜利时,我的赛车突然出现无法降至低档的问题。最后一圈时,我面前的各个仪表竟开始逐个熄灭,就在整个赛车即将停止工作之前,我发现自己刚刚好驶过了终点!
http://image2.sina.com.cn/ty/f1/p/2006-09-11/U676P6T12D2449493F44DT20060911063525.jpg

太平洋站,和布里亚托雷

一星期后的日本站,我杆位,Hill第4。这场比赛没有任何悬念,湿滑的赛道对我简直就是属性加成,我轻松夺冠。而Hill则在第40圈滑出赛道退赛(^^)。这一站后,车队也登上了车队总冠军的宝座。
http://image2.sina.com.cn/ty/f1/p/2006-09-11/U676P6T12D2449496F44DT20060911063541.jpg

日本站

赛季最后一站澳洲站,也许是rp用光,我和Alesi发生碰撞,双双退出。好吧,反正是垃圾时间了,早点结束也好^^

http://image2.sina.com.cn/ty/f1/p/2006-09-11/U676P6T12D2449494F44DT20060911063534.jpg

总冠军
1995年,由于对Benetton车队内部一些事情的不满,我最终选择了离开,而加盟了Ferrari车队。1996年注定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转折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为我职业生涯打开另一扇门的同样是韦伯,1996年我换上了一身红装,正式来到了Ferrari车队,一待就是11年。这11年里,也许我留下的是一段充满荣耀的红色传奇,但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在走进Ferrari的前五年,我走得有多艰难……

[ 本帖最后由 MSchumacher 于 2010-3-10 13:34 编辑 ]



[登录后才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