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主题: CLEAR & CLOSE
作者:Soviet所谓爱

帮北京网友赵洋鉴定《双截龙》卡带的结论


今天下午,赵洋在QQ上问博士关于MD《双截龙》系列卡带的事儿,老赵想集齐MD机种的全部《双截龙》游戏。博士个人以为,MD平台的《双截龙2(Double Dragon II: The Revenge)》、《双截龙3(Double Dragon 3: The Rosetta Stone)》不值得购买,它们质量很差,恶评如潮。就说《双截龙2》吧,在日本的《BEEP!MEGA DRIVE》杂志的读者评分大榜里,它总是居于垫底之列,跟《苏丹之剑(Sword of Sodan)》之流亲密接触。

不过有些玩友收藏游戏,是喜欢整系列收的,不管游戏怎么样,是这个系列就买。人人都有自己的收藏原则,无可厚非。

苏博士目前制定的个人收藏原则是“H.F.R标准”——即“Historic(有历史意义的)”、“Favorites(个人喜爱的)”和“Rare(稀有的)”。任何一游戏,只要满足标准中的任意一条,即列入收藏目标之内。同时满足3条的,那可真是至宝了。

“有历史意义的”,不仅指那些对世嘉和游戏界带来重大正面影响的丰碑级作品。在苏博士眼中,凡是具备纪念性的(比如中裕司的处子之作)、开创性的(比如SG-1000的首发作)、特殊性的(比如官方中文版游戏),甚至臭名昭著的(比如《死亡火枪(Death Crimson)》这样的),都属于此范围。

“个人喜爱的”,这条很容易理解。凡是自己喜欢玩的,具有美好回忆的,都属于此范围。某些因爱屋及乌而喜欢的——比如自己崇拜的游戏制作人亲笔签了名的游戏、心爱的女朋友送给自己的游戏,当然也应纳入此范围。

所谓“稀有的”,就是指存世量少(比如发行量小的游戏、作为奖品的游戏、实体测试版游戏等),故在中古市场上价格远高于普通游戏的那些。苏博士自己对稀有游戏的衡量标准是:2012年时,在中古市场上平均价格约合人民币1000元或以上的游戏。

“H.F.R标准”属于第一级标准,是最基本的、指导性的原则;而第二级标准,则是实际操作性的、直接联系起人与物的,本博士称它为“C.P.V标准”——即“Condition(游戏的成色)”、“Price(游戏的价格)”、“Version(游戏的版本)”。

选购游戏时,当然要尽量选成色优良(以全新未拆、干净无伤为完美)、价格比较合适的。而“游戏的版本”这一条标准是指什么呢?比方说,如果要买MCD的《午夜陷阱(Night Trap)》,应该优先考虑原初版,其次考虑加标签版,最次才是再贩版。再比方说,MD的《魔神传说(Mazin Saga)》这个游戏,其日版、美版、欧版都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亚版不同。亚版《魔神传说》的封面是日版的,只不过贴了个“ASIA VERSION”标签,以表示自己的亚版身份(此外,日版封底贴了“DYNAMIC”证纸,亚版没贴);卡带本身及卡带贴纸是日版的;说明书是欧版的。所以说亚版《魔神传说》比较特殊,值得买一盘。

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老赵想集齐MD系《双截龙》,但他不喜欢用纸盒包装的美版初代《双截龙(Double Dragon)》,他跟博士说他想买日版的。博士告诉他,日本只有《双截龙2》,初代是SMS游戏。

但是,他突然回复曰:“MD版确实有日版1代”,然后立即发了个图给博士,就是下面这个:

609457

博士看完一愣,初代怎么可能会有日版呢?博士在16岁那年就将日版MD游戏目录全背下来了呀,博士对这些游戏如数家珍,怎么可能记错。各位也可以去日本世嘉官网的“セガハード大百科”这个页面中查查,绝对不可能有日版的MD初代《双截龙》。

这卡带做的还真是有模有样,看着质量很好,博士当时脑海就浮现一个念头“这是爱好者自制的卡带”。

609458
晚上,打开老赵给博士提供的链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几幅照片,发现博士的想法果然正确,这卡不是官方的,是爱好者自制的卡带,属于一种“有爱的盗版”。你看这质量,做得还真是不错,说明书也很漂亮,普通玩家一看就可能认为它是原装卡。

但马脚还是露出来了,大家看下面这幅图,这是包装的封底:


609459
看出问题了吗?问题就出在右下方。你说条形码是吧?没错,条形码是破绽之一,博士不会读这种条形码,但博士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自己,绝大多数日本MD游戏的封底上,条形码下方会有13位阿拉伯数字(只有少数例外)。

609460
条形码还并不是全部的问题,还有就是这个“T-74022”的编号,博士看完立即笑喷。外行人肯定还一头雾水呢,这有啥问题呀?

博士要再次普及一下关于编号的知识,其实两年前讲过,不过当时用词水准不如今天,现在写个更严谨的介绍:

日版MD游戏的编号,有三种开头——“G-”、“T-”和“EM”。编号以“G-”开头的,都是世嘉发行的游戏,无论是第一方还是第二方作品,“G”的意思是“Game”;以“T-”开头的,是指EA公司以外的第三方游戏,T的意思是“Third party”;“EM”开头的,都是EA发行的第三方游戏,“EM”是“Electronic-Arts Marks”的缩写。

“T-”字头后,衔接两位或三位数字(从“T-11”开始),它代表厂商。越早加入世嘉阵营的厂商,数字就越小。第一家参入世嘉阵营的厂商是TAITO,代码为“T-11”;最后加入世嘉阵营的是Triangle Service,代码为“T-479”。厂商代码后面紧跟的是游戏序号,从“01”开始,第三方想要发行游戏,需要先在世嘉那里登记,这个序号就是按游戏的登记顺序得来的。游戏序号后面跟着的是数字“3”,这个“3”就代表日版MD平台。

MD最佳横版飞行射击游戏《雷鸟4(Thunder Force IV)》的编号是“T-18063”,我们以此来分析一下:“T-18”是厂商代码,代表发行商Tecno Soft;“06”代表游戏序号;“3”代表日版MD。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呢?

也有极少数非EA的第三方日版游戏不遵从此法。比如Acclaim的《蜘蛛侠大屠杀(Maximum Carnage)》就是一个特例,其编号为“T-81256-50”——这是欧洲地区的编号。为什么用欧洲编号呢?因为Acclaim将他们在西方卖不出的尾货,进行简单的重新装帧后拿到了日本发售,其封面也是用欧版封面改的,编号也就直接拿欧洲的来充当了。顺便说一下这个欧洲编号:“T-81”代表Acclaim,这和日本没区别;“25”代表游戏序号;“6”代表西方版MD。因为欧洲和北美都拿“6”来代表MD,所以在欧版游戏编号加个“50”为后缀以作区别。“50”是指欧洲MD机的50Hz刷新率。


赵洋想买的这盘所谓日版MD《双截龙》,编号以“T-74”开头。“T-74”是PALSOFT公司的代码,也就是《双截龙2》的发行商。但在封面封底以及封背上,却根本没有看到PALSOFT的商标。

PALSOFT公司在MD机种上共发行了三部日版游戏——《双截龙2》、《热血足球(Nekketsu Koukou Dodgeball Bu: Soccer Hen MD)》和《不死战士(Undeadline)》,这三部游戏的封面上都有很显眼的公司商标。

美版MD《双截龙》由Accolade公司移植制作,并以Ballistic之名义发行(Ballistic是Accolade公司创建的一个出版商标。用俗话讲,它是Accolade的一个“马甲”)。这个所谓的日版《双截龙》,封面也标着Ballistic的商标,那为什么编号是PALSOFT公司的呢?而且此编号的末尾竟然是“2”,真够“2”的呀。

苏博士的眼球,就是照妖镜。

(完,作者苏博士)


[ 本帖最后由 Soviet所谓爱 于 2014-1-10 16:11 编辑 ]



[登录后才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