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C俱乐部>>游戏业界综合讨论区>>
- 翻页: < ##1 ##2 (2/2页)
- 刷新/显图/登录/注册/WEB




回复列表 (66)
#51 darkccc 2007-11-30 13:18
见香农定理
:肥雀寒:

===================
#52 xphi 2007-11-30 13:27
原帖由 z0406 于 2007-11-29 20:20 发表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需要的是有限频带的信号。所以 任何一个采样之前当然是先进行频带滤波,不滤波的采样是没有价值的。


做带通滤波就会有损失,所以还是不可能精确还原自然的随机信号,这个不适有没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是个逻辑问题。

===================
#53 xphi 2007-11-30 13:34
原帖由 Ophelia 于 2007-11-30 00:35 发表


个人认为某些表态不过是自慰。。。:D

你楼下的那位说的话似乎不错哦


量子力学现在只能用来指导生产,用来解释世界还没有定论吧。量子力学自己的数学解释就可以等价的写成离散和连续的两种方式,等受到公认的量子力学解释出现后再来为世界下定义比较好。

===================
#54 z0406 2007-11-30 13:47
原帖由 xphi 于 2007-11-30 13:27 发表


做带通滤波就会有损失,所以还是不可能精确还原自然的随机信号,这个不适有没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是个逻辑问题。


我们要区分两件事。本身的理想带通滤波对于人的耳朵是没有损失的。无论我们怎样采集信号,无论是数字还是模拟,最终都会通过功放来还原声音。而功率放大是有频响范围的。当最初的滤波频带超过了功放的频响范围时,那滤波后的信号和原始的被采集声音到达人的耳朵时就是同样声音了。

但很不幸,不存在理想的滤波器,而且量化误差,等其他因素也导致了数字信号没法完全的还原模拟信号,这些是实际情况。
而采样定理的意义在于告诉了我们一种如何使采样信号还原出的信号趋近于滤波后的信号的方法,因为,理论上它们的确是相同的,需要作的是不断的改进技术来达到这一极限。

[ 本帖最后由 z0406 于 2007-11-30 13:52 编辑 ]

===================
#55 xphi 2007-11-30 14:04
原帖由 z0406 于 2007-11-30 13:47 发表


我们要区分两件事。本身的理想带通滤波对于人的耳朵是没有损失的。无论我们怎样采集信号,无论是数字还是模拟,最终都会通过功放来还原声音。而功率放大是有频响范围的。当最初的滤波频带超过了功放的频响范围时 ...


采样调制信号不一定只是用在音频信号处理上,一样可以用在高频信号调制上,人耳的听觉阀限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有意义。

我要说的只是数字信号在达到和模拟信号同等精度情况下,在现阶段要比模拟信号处理起来成本低的多,我都不知道你在和我争论什么问题,如果你的意思是对于一个理想带通滤波后的信号理论上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上精确的互相转换,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不过这最多是为什么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模拟量的理论基础,并不能说明为什么现在数字信号要比模拟信号流行。



===================
#56 kh2840 2007-11-30 14:24
原帖由 谁家那个小那谁 于 2007-11-29 06:45 发表



你是喜欢吃红烧肉还是白水煮肉?
虽说这种比喻不恰当,但是也算说明白一个问题。胆机就好比于红烧肉,从失真到高保真度指标都不算高,但是恰恰这种声音是耳朵喜欢的那种味道。 HIFI音响或数字音响确实指标很高 ...


正解
其实胆机的效果完全可以通过DSP模拟出来,数字技术可以“煲”出各种胆机的味道。
另外,今天去讨论信号源质量是毫无意义的事情,都是浪费钱,有钱就花在功放和音箱上好了

===================
#57 himula 2007-12-1 02:40
楼主,谁说模拟信号就是无损的???

===================
#58 谁家那个小那谁 2007-12-1 07:11
玩了些年的HIFI总结一点想法
HIFI就是有钱人(相对说),时间多的难受一些人玩的东西。我们平常玩家还是歇歇吧。什么HIFI,其实都是扯蛋。

以前听说一件实事。有一个HIFI业界的玩家,为了验证是否线材的改善能让人听出来做了一个实验。当时京城有几位金耳朵号称能盲听出功放或音源的品牌型号。
他们约了一个时间,功放,音源,音箱供三套,不同品牌的,当时算不上最顶级也算相当好了。
简短截说
在器材前面放了一道布帘。让他们在后面戴上眼罩忙听。
听了三次,每次都换不同的线材。每次听后这几位金耳朵都说,那那改善了,声音有什么区别。当这位测试者说出真相,那几位金耳朵真是有点汗颜。他说,其实我每次到布帘后面都没有真正的把线材换掉,我只是假装发出一些声音,让你们误认为我在换线。其实你们听到的三次声音,都是同一条线,同一个音源,同一个功放,同一对音箱。我其实什么都没做。
这个结果是不是很有戏剧性? 又说明些什么?

其实有时候什么叫发烧(HIFI),其实就是烧钱。
你想想,你不烧了,音响厂家不都关门了吗?
当然我也不是说HIFI有什么错,只是说说有些事没必要太较真。差不多就行了。音响不太差(现在的技术能差多少?)认真听音乐比什么都强。

===================
#59 sectionboy 2007-12-1 07:14
在器材前面放了一道布帘。让他们在后面戴上眼罩忙听。

知道隔一道布帘对声音影响多大么?

===================
#60 谁家那个小那谁 2007-12-1 07:34
或许没说清楚,换线材时拉上,听的时候拉开。不然几个金耳朵也没必要戴眼罩

===================
#61 handsomeken 2007-12-1 07:52
双盲实验才有意义,不然结果都是扯淡。

如果58楼的实验是真的,俺相信玩HIFI的都是心理上自己寻找安慰罢了。

===================
#62 谁家那个小那谁 2007-12-1 08:37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12-1 07:52 发表
双盲实验才有意义,不然结果都是扯淡。

如果58楼的实验是真的,俺相信玩HIFI的都是心理上自己寻找安慰罢了。


我想应该是这样。更换任何东西在理论上都是应该有所改变的。还别说换整条线材,就算把同一条线材截短一毫米也和原来不一样了,或者说温度变化0.5度,你也不能说金属特性没有改变。关键是这点改变是否真能被人耳所察觉到。我不反对人有特异功能。但是有些指标连仪器都测不出区别来,人耳。。。

[ 本帖最后由 谁家那个小那谁 于 2007-12-1 08:41 编辑 ]

===================
#63 z0406 2007-12-1 09:43
原帖由 xphi 于 2007-11-30 14:04 发表


采样调制信号不一定只是用在音频信号处理上,一样可以用在高频信号调制上,人耳的听觉阀限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有意义。

我要说的只是数字信号在达到和模拟信号同等精度情况下,在现阶段要比模拟信号处理起来成本 ...


我从来都没有否认过采样定理是一个应用广泛的理论基础,在前面就已经说了,这是数字信号处理最基础的定理,而你偏偏认为它只是用于数字信号的高频调制,并且无法还原模拟信号的信息。我就是在说明你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附带提一句,当采样率超过信号频带宽度两倍的时候,只能精确还原被采样的信号的频率信息,事实上这个定理是用在数字信号的高频调制上的,对于模拟信号完全没有意义。


人直接接触的模拟信号有主要的两类,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而在人对于这俩类信号都是都只能部分的和有分辨极限的感知。

===================
#64 z0406 2007-12-1 09:46
至于数字信号处理方式为什么流行我在20楼就已经说明过了。

===================
#65 reg-neo 2007-12-1 13:27
58楼的试验确实是真,不过记忆中换的只是电源线材而非音频线材

另:现在的唱片公司,绝大多数都是数字采样,DDD。AAD ADD大多只用在老母带上

===================
#66 bitnew 2007-12-1 19:49
数字录像带是什么东西?就是广播级别用的?

===================
#67 cwsaaa 2007-12-2 10:01
由于资源是一定的,数字化能在同样的资源下,达成相似的效果,还能极大的优化资源,成本省效益高,自然好。

世界是模拟的,人的认知也是模拟的,所以理论上来说模拟的才是真实的,可人的认知是有极限的,既然数字化能够满足人的认知需求,自然这种相对低耗确实高效的方式就是必然的。

从承载人类爆炸性信息量增长的角度说,数字化可以实现模拟条件下所无法实现的,其对信息的承载量是模拟条件下的N倍,故而在现实资源暂时无法有突破性进展前,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达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人类生存智慧之所在。

===================

2/2页 上页 ##1 ##2


[登录后才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