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C俱乐部>>游戏业界综合讨论区>>
- 翻页: < ##1 ##2 (2/2页)
- 刷新/显图/登录/注册/WEB
回复列表 (8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萝卜 于 2025-6-24 19:23 发表
并不是,wii的体感绝对是可以载入游戏史的创新,怎么能说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呢
ngc反而没什么创新可提吧,难道是8cm盘?
他正常主机都各种神经,n64的卡带和ngc的小盘,非要跟市场背道而驰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任天堂理念是追求创新,ns2反而是妥协的产物,创新毕竟越来越难。说起来,我个人蛮喜欢裸眼3d,做的好的情况下视觉体验确实很惊艳。
===================
原帖由 link520 于 2025-6-24 22:2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他正常主机都各种神经,n64的卡带和ngc的小盘,非要跟市场背道而驰
NGC小盘还挺精致的,我个人挺喜欢的。NGC的问题还是在于缺少强力的第三方支持。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级替四 于 2025-6-24 22:35 发表
NGC小盘还挺精致的,我个人挺喜欢的。NGC的问题还是在于缺少强力的第三方支持。
ngc跟n64的死亡原因几乎一样,都是晚对方很久发售+第一方转向太慢导致第一方游戏跟不上,下一代都发售了还一堆人开发上一代的游戏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到wii才学聪明了把ngc的塞尔达推到wii上首发,结果转头又在wiiu上犯蠢天空剑双平台wiiu也不会这么惨,当然技术力是另外一回事,毕竟wii和wiiu性能差别太大,天空剑要做wiiu版肯定比荒野(ns版)和黄昏公主(wii版)难太多
===================
我对NGC的马车双重冲击,比后来的马车都更喜欢,不知道为什么一人驾驶一人丢道具的设定不再沿用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级替四 于 2025-6-24 22:43 发表
我对NGC的马车双重冲击,比后来的马车都更喜欢,不知道为什么一人驾驶一人丢道具的设定不再沿用了。
可能双人太占性能和人物了吧,12个人就是同时24个人物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喷了,按你这个判断成功不成功的逻辑,walkman坚持了几十年最后索尼还是放弃磁带了,所以没成功,ipod坚持了十几年最后苹果还是放弃mps3了,所以也没成功......
===================
NS1的主掌机模式切换是一点都不提啊
在2017年的时候这个概念虽然有但完全不流行,世嘉和SNK的实验产品都是大失败,真正把这个概念推行起来的就是NS1
另外win掌机的流行多少也有NS1的因素吧,多少给了掌机可以体积大的信心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Linda3 于 2025-6-25 00:47 发表
NS1的主掌机模式切换是一点都不提啊
在2017年的时候这个概念虽然有但完全不流行,世嘉和SNK的实验产品都是大失败,真正把这个概念推行起来的就是NS1
另外win掌机的流行多少也有NS1的因素吧,多少给了掌机可以体积大的信心
能接电视的掌机,ns并不是第一个,pspgo就失败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原帖由 @VODKA 于 2025-6-25 07:38 发表
能接电视的掌机,ns并不是第一个,pspgo就失败了
比接电视切换更成功的特性是手柄可拆卸功能,没这个ns可能就是psp go。
你去看现在ns任何官方视频开头和转场,都是用了手柄拆卸动画和音效,没这个真不行。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主机掌机切换特性,这两个分离的手柄也没任何特色。
所以这两者相辅相成。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pspgo不能算,cradle是可选配件不是标配的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楼主大谬
任天堂主机的新特性很多都大获成功而且一直流传下来。
比如FC的出厂双手柄和十字键
SFC的肩键
N64的摇杆,扳机和震动
NGC的新布局和无线手柄特性
Wii的体感
wiiu的掌机主机一体化和Amiibo特性
ns的手柄分离,底座和便携特性
这些都是大获成功并且保留下来的特性
本帖最后由 mrqqqqq 于 2025-6-25 02:08 通过手机版编辑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psp2000就能接电视了吧,但是标配和外设的根本性区别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前一阵有人问的底座,给你设计好的,简单美观轻松的连接电视方式,也是switch概念里重要的一环,不是有功能就行了,这还是数码阿宅的思维,不是大众消费品的思维,这些都是ns的设计成本
本帖最后由 高露洁 于 2025-6-25 10:0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这次纯粹传统性能升级,没啥创新,ns创新就掌机主机二合一。
===================
马车8又在switch上发行一遍,就是最伟大的创新,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要创新人家比键盘侠强百倍。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个世界还是需要创新的,为所有敢于冒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坚持创新的公司加油!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原帖由 @darkjack 于 2025-6-25 10:40 发表
这次纯粹传统性能升级,没啥创新,ns创新就掌机主机二合一。
key卡带算创新吧
===================
原帖由 VODKA 于 2025-6-25 13:2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key卡带算创新吧
ns1 实际上就有了,比如nba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其他平台也有,比如一张光盘容量几兆,游戏内容必须下载
===================
所以,最终热卖的游戏,还是宝可梦、马力欧、塞尔达、大乱斗
没一个是靠这些新特性作为游戏核心玩法的
只有当年wii的WII SPORTS是靠特性做卖点。。不过这游戏在欧美随机赠送。所以实际销量如何,并无统计(统计数据是算上了随机送的)
===================
裸眼3d我还蛮喜欢的,只要不是操作太激烈的游戏我都会开。
最近打三角力量2有趣极了。
===================
原帖由 PENNYSHAW 于 2025-6-25 15:48 发表
所以,最终热卖的游戏,还是宝可梦、马力欧、塞尔达、大乱斗
没一个是靠这些新特性作为游戏核心玩法的
只有当年wii的WII SPORTS是靠特性做卖点。。不过这游戏在欧美随机赠送。所以实际销量如何,并无统计(统计 ...
但对任系主机来说噱头就是很重要
很少人为了任天堂游戏买任天堂主机
反而很多人在买了任天堂主机后会购买任天堂游戏
WiiU和NS充分表明了,差不多的游戏,主机破圈成功跟不成功就是10倍的销量差别。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原帖由 @卖哥 于 2025-6-25 17:30 发表
但对任系主机来说噱头就是很重要
很少人为了任天堂游戏买任天堂主机
反而很多人在买了任天堂主机后会购买任天堂游戏
WiiU和NS充分表明了,差不多的游戏,主机破圈成功跟不成功就是10倍的销量差别。
很少人为了任天堂游戏买任天堂主机?
这个“很少”是多少?
比为了索尼游戏买索尼主机和为了微软游戏买微软主机的更多还是更少?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ns一代还有红外线功能,哪个游戏真正用到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萝卜 于 2025-6-24 19:23 发表
并不是,wii的体感绝对是可以载入游戏史的创新,怎么能说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呢
ngc反而没什么创新可提吧,难道是8cm盘?
第一款无线控制手柄蜂鸟啊。。现在哪家没在用?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高露洁 于 2025-6-25 10:00 发表
psp2000就能接电视了吧,但是标配和外设的根本性区别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前一阵有人问的底座,给你设计好的,简单美观轻松的连接电视方式,也是switch概念里重要的一环,不是有功能就行了,这还是数码阿宅的思维,不是大众消费品的思维,这些都是ns的设计成本
本帖最后由 高露洁 于 2025625 10:01 通过手机版编辑
掌机接电视玩,gb就可以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任地狱的不少“创新”已经变成行业惯例没人意识到了吧。。对应隔壁索尼的就是双摇杆,虽然双摇杆挺歪打正着的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帖由 @navydern 于 2025-6-26 15:54 发表
很少人为了任天堂游戏买任天堂主机?
这个“很少”是多少?
比为了索尼游戏买索尼主机和为了微软游戏买微软主机的更多还是更少?
你理他这种张口就来的有啥意义呢。
Ns初期就靠一个荒吹,游戏卖的比主机还多。
在国内就靠动森和健身环,好多集美为了这个买台主机,买回去就只玩这些。
为了微软游戏和索尼游戏买主机的例子,我能想到的还是光环三那个时代的了,最近10年怕都没有这样的作品出现了。
哦,有一个,黑神话悟空。
本帖最后由 fooltiger 于 2025-6-26 19:0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原帖由 @zdejiju 于 2025-6-26 18:56 发表
第一款无线控制手柄蜂鸟啊。。现在哪家没在用?
fc时期就有基于红外的的无线手柄了
波鸟是第一个官方射频无线手柄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原帖由 @PENNYSHAW 于 2025-6-25 15:48 发表
所以,最终热卖的游戏,还是宝可梦、马力欧、塞尔达、大乱斗
没一个是靠这些新特性作为游戏核心玩法的
只有当年wii的WII SPORTS是靠特性做卖点。。不过这游戏在欧美随机赠送。所以实际销量如何,并无统计(统计数据是算上了随机送的)
p姐作为一个任粉你怎么能这么说,任天堂就是把传统玩法加上新特性,从n64的2d转3d。传统玩法仍然是核心
基于体感和触摸的塞尔达,基于3d裸眼的马里奥
哪个主机不好好挖掘特性纯噱头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原帖由 @zdejiju 于 2025-6-26 18:56 发表
第一款无线控制手柄蜂鸟啊。。现在哪家没在用?
fc时期就有基于红外的的无线手柄了
波鸟是第一个官方射频无线手柄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原帖由 @solbadguy 于 2025-6-26 08:26 发表
ns一代还有红外线功能,哪个游戏真正用到了?
测脉搏,猜拳,labo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2025年用三星10nm芯片算是创新的新特性吧,应该会很成功。
续航减低到任天堂历史最低的2小时,也是创新的新特性吧,应该也会成功。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Wiiu 把电视和手柄屏幕发挥到最好的游戏是渡鸦的巫女
可惜后来的重制又回到传统的零操作了
拿着wiiu手柄拍电视简直炫酷极了
===================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原帖由 @mrqqqqq 于 2025-6-25 09:57 发表
楼主大谬
任天堂主机的新特性很多都大获成功而且一直流传下来。
比如FC的出厂双手柄和十字键
SFC的肩键
N64的摇杆,扳机和震动
NGC的新布局和无线手柄特性
Wii的体感
wiiu的掌机主机一体化和Amiibo特性
ns的手柄分离,底座和便携特性
这些都是大获成功并且保留下来的特性
本帖最后由 mrqqqqq 于 2025625 02:08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你这是纯是为了就醋包了一大盘饺子啊...FC标配双手柄也成了“特性”了,雅达利2600也是标配双手柄啊,NGC的无线手柄是标配?
从FC-NGC为止,除了N64的震动包之外地狱自个儿在当初都没把这些当成过卖点,与同时期NEC世嘉索尼SNK这几家的机器有何本质不同?
地狱不走寻常路也就是从Wii开始,而且极大程度上是被迫的,并非主动求新求变,如果N64 & NGC能够打赢索尼,那么地狱也会和现实中的索尼一样继续循规蹈矩一路走下来,压根不会有Wii的出现...
===================
原帖由 萝卜 于 2025-6-26 22:4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fc时期就有基于红外的的无线手柄了
波鸟是第一个官方射频无线手柄
搜了一圈都是八位堂233,有链接吗?
===================
2/2页 上页 ##1 ##2
[登录后才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