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主题: 中国新闻网游戏频道招聘暨征稿启事
作者:匿名用尸

因为各种邮箱都收不到TGFC激活邮件,一捉鸡就借了件马甲用,吐槽ID你就输了……
感谢版主给面子,总之各位TGFCER有问题可在楼下问,想喷可在楼下喷(My body is ready),除了邮件之外我也会在这里回复的
好吧,既然voodoo这么处理了……上面那句话就当我没说。

  另外,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如果你在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之间曾读过《大众软件》(尤其是2011年5月之前的中旬刊)的话,你可能会对“地穴领主”“萨尔佩特利耶尔负犬”“鬼畜眼镜”“卢瑟”这些笔名,或是“张帆”这个不像笔名的名字有印象,那些都是我。在此期间,我曾先后以作者、记者和编辑的身份负责过《大众软件》上下旬刊及中旬刊的晶合通讯(栏目定位是新闻)及专题企划栏目,主要职责是撰写或组织与栏目对应的稿件,偶尔客串投稿评论和前瞻。

  这些是为了说明我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是从何而来,以何为准——和国内的其他游戏网媒不一样。事实上,如果你有阅读海外游戏媒体的习惯,就会发现国内网媒产出的内容大多无法下咽(强调专业性的Fans向媒体请不要对号入座)——抛开无脑转载的作风造成的大量冗余信息不谈,相当一部分报道连最基本的真实度无法保证,造谣传谣现象频出,还经常出现翻译或常识性错误。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把外媒原文数千字的内容“精简”到百字甚至几十字,完全丧失了传递信息的意义。与之相伴的不正之风还包括新闻中不注明消息源或出处(最可笑的莫过于抹掉来源并注明“XX独家”或“互联网”)——连媒体行业最基本的道德都一并丢掉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几乎所有游戏网媒都在像饥饿的野兽一样争抢PV(PageView),以此作为跟网游厂商谈广告的本钱,而网站PV的任务平摊到每个编辑身上,变成与薪金待遇挂钩的考勤标准,一些更可笑的地方甚至会把“原创的数量”也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同时却不去考察判断内容究竟是否出自原创。

  绝大多数国内游戏网媒甚至把在内容中附加外站链接作为忌讳——如果有朝一日阿富汗也诞生游戏网媒的话,那儿的同行大概也会这么干。身处这个行业,我看不到一丁点欧美游戏网媒之间惺惺相惜的友好氛围——以前在平媒的时候,我们会经常自嘲“像狗一样如何如何”,而到了网媒后,我意识到这种狼狈的现状已经不是通过自嘲就能解脱的了:为了这愚蠢(对媒体的使命而言,但对赚钱的目的来说则是实用且普遍适用)的考勤规则,干这行真的会像狗一样。

  仿佛游戏网媒在这块土地上的存在的价值仅仅是为厂商大爷竖起一块尺寸不同的广告牌,在电线杆上用自己的小广告覆盖别人的小广告就是这个行业赋予从业者的职责。这毫无尊严可言。

  这个网站的起点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从零做起,把那些压力从编辑身上卸掉,换一套规则,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因为我碰巧处于这个起点,尽管缺乏自觉,也不得参与了新规则的制订过程。作为这家网站的内容负责人,我的要求很简单:组成一个字面意思上的编辑部。在游戏平媒受从业人员年龄或出版环境的限制,无法重现当初游戏杂志黄金时期编辑部氛围的今天,为什么不尝试通过操作空间更为广阔的网媒来重现呢?

  但要组成字面意思上的编辑部,所需要的就是字面意思上的编辑——而这是在如今的同行中极为罕见的。这里需要的不是PV制造机、不是转帖工具、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是看游戏杂志长大的,我为游戏杂志工作过,我知道游戏编辑应该是什么样的——虽然我所知道的那些大多已经不在这个行业了,而他们在媒体的创作历程也随着一本本杂志的消亡而终结了。

  这也理所应当的——毕竟这行的情况就是这样,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例如对S1很多用户而言是《游戏日》的时代,对我来说是《大众游戏》的时代)过去后,游戏媒体所能承载的梦想越来越渺茫,内容也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状态,新一代没能力重现老一辈游戏编辑创造的辉煌(如果你曾看过《大众游戏》用《代号XIII》素材拼贴的港漫专题,就会很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了)。没人是天生的游戏编辑,但国内已经很难再营造出培养起老一辈游戏编辑的环境了。

  但如果有机会改变这个环境——至少是自己身边的工作环境,你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或恢复)兴趣、信心、希望和热情么?

  我们打算尽可能将“厂商”和“PV”这两个对编辑的创作和工作而言最头痛的阻碍去除。如果你曾认为自己受制于这些而无法(或缺乏动力)发挥自己的实力,认为这样的环境正适合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这里欢迎你的加入。

[ 本帖最后由 匿名用尸 于 2012-7-20 17:58 编辑 ]



[登录后才可回复]